降低CO2排放量

重要课题

气候变化

方针

不二制油集团,于2015年制定了《环境基本方针》。

治理

本公司集团,在由最高经营责任者(CEO)担任委员长的董事会咨询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上,针对ESG重要课题*2之一“气候变化”,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审议和监督,并向董事会报告。同时,在ESG部门长的管理下,为了实现《环境愿景2030*3》,推进重点项目“降低CO2排放量”相关的具体举措。

战略

在脱碳化的潮流中,COP28明确指出对于巴黎协定的1.5℃目标,全球的进展仍然存在差距,要求在兼顾各国实情的基础上,稳步推进CO2的减排目标。对于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在世界各地的生产基地使用能源,受益于大自然恩惠开展业务的的本公司集团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今后,如果不能延缓气候变化,本集团不仅将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还会面临由于原料收成量下降影响稳定采购以及因碳税等环境法规的限制业务活动受到影响的风险。
本公司集团,在《环境愿景2030》的指导下,集团全体同心合力推动CO2减排举措。与2016年度相比,目标是在2030年度之前将范畴1+2的总量削减40%,将范畴3(类别1)总量削减18%,这些目标在2020年5月获得了Science Based Targets(以下简称SBT*1)认证。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不仅在生产现场持续推进节能活动,而且正在推动引进耗能少的新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在日本,集团正致力于在2030年前将所有外购电力转换为零碳电力*2,集团上下团结一心,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 *1 由企业设定的符合巴黎协定所要求水平的、力争在5-15年内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2 由电力公司提供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无碳排放的增值电力。CO2排放系数可计算为零。

指标与目标GRI:305-5

2030年度目标*1 2023年度实际成果*1 达成率
范畴1*2+2*3:总量减排40%(集团总体) 减排29% 73%
范畴3*4(第1类*5):总量减排18%(集团总体*6 增加27% 未达成
  • *1 基准年:2016年度。
  • *2 范畴1:事业者自身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
  • *3 范畴2:使用其他公司供给的电气、热、蒸气时产生的间接排放。
  • *4 范畴3:有关事业者活动的其他公司的排放(第1~15类)。
    使用IDEA ver.3.3和LULU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系数重新计算2016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排放量。
  • *5 第1类:购入的产品与服务。
  • *6 不包括Industrial Food Services Pty Ltd.(澳大利亚)、不二勃兰登堡(德国)。

:达到目标的90%以上、 :达到目标的60%至90%、 :不满60%

2023年度目标 2023年度实际成果 自我评价
推进节能活动及引进可再生能源等
  • 对7家集团公司通过环境监查加强公司内部认识
  • 在2024年度开始导入之前,向海外集团公司进行内部碳定价说明
  •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开始以活跃节能活动及自立化为目标的节能巡查
  •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日本关东工厂的设施屋顶及车库设置太阳能板
  • 不二制油(肇庆)有限公司(中国)也新设置了太阳能板
  • 巴洛美巧克力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安装太阳能板
促进主要供应商的参与 通过在线面谈和发送问卷调查等与16家国内外供应商协商接触

考察

范畴1+2的CO2排放量,针对前一年度减少了26%,2023年度减少了29%,改善了3个百分点。相对2030年度减少40%目标,达成率为73%。在日本,由于在事业基地购买电力中约50%为零碳电力;海外集团各公司加强了节电、设备维护等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引进活动,CO2排放量正在减少。
关于环境管理,力求通过环境监查推动改善。此外,为了促进环保投资,一部分海外集团公司完成了内部碳定价制度(参考:1万日元/t-CO2)的试行引进准备工作。
范畴3第1类的CO2排放量,使用IDEA ver.3.3及LULU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系数重新计算2016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排放量的结果,2022年度的实际值对基准年12%增加30%,2023年度的实际值相对基准年增加27%,改善了3个百分点。相对于2030年度目标的削减18%,达成率为0%。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范畴3第1类的排放量也有所增加,而为了削减排放量,对占国内外的供应商约10%的16家公司,通过面谈和发送问卷调查进行了协商接触。

全年CO2排放总量(范畴1+2)和单位产量排放量变化

下一步行动

本集团从基准年度开始正在顺利削减CO2排放量,为了实现脱碳社会,2024年度将致力于以下目标。

  • 制定新的CO2减排目标
  • 提高范畴1+2的减排水平
    - 继续推进节能活动和引进可再生能源
    - 推动海外集团公司引进内部碳定价计划
  • 提高范畴3的减排水平
    - 继续推动与供应商的合作

相关资料